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
为什么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作品总是和他们一样热烈奔放?是因为很少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
以客观理性的精神,去分析儒家思想存在的弊端。因为按照儒家思想的实事求是的精神,对儒家思想的弊端视而不见不是正确的态度,看见了而不去摒弃弊端取其精华,也不是正确的态度。儒家思想在他产生后的2000多年中,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治理,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,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。
儒家学说在产生以后,先后有孔子、孟子、荀子的先秦儒学,有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和天人合一思想,有韩愈的道统说,有北宋周敦颐、二程、张载和南宋朱熹的理学,有陆九渊、王阳明的心学,有顾炎武等人的经世之学等。所以,儒家思想并非是一成不变,他的好多原始的教义,在历史的洪流中,被不断冲刷,不断改变。就像一棵参天大树,必然会有旁逸斜出的枝叶一样,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发展中,也滋生了一些弊端,也曾经在近代让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,蒸汽机时代的工业革命等,让领先了近2000年的中华民族,走向败落和落后。虽然儒家学说并非是造成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,我们也不能把中国落后的所有黑锅都由儒家来背,但是,客观的讲,儒家思想确实有一些弊端,需要我们去正视。我们说儒家思想存在弊端,并非是要抛掉代表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,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。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爱一个人,就要让他更完美!
那么,儒家思想到底有什么弊端,需要我们去正视呢?
1.学而优则仕的观念,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官本位观念盛行。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,这个理念本身没错,但是发展成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,发展成读书人整天孜孜以求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的为官为上的观念,就不对了。孔子曾经嘲笑想学习农业的樊迟,告诉他,种田仍然免不了饿肚子,要是学习,做了官,就有俸禄了。孟子强调社会分工,说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,这是一种很科学很理性的社会分工学说,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,这种社会分工的思想,却发展出了严密的官僚等级制度,官大一级压死人,县官不如现管等观念,造成了中国社会事事都讲级别的现象。从对人的称呼上,就可以看出来。为了让人有面子,副科长就叫科长,副处长就叫处长,这不是客气而是官本位观念的明显体现。
2.过分强调家长制,没有决策的民主化,就没有决策的科学化最后造成制度上的腐败。中国社会本质上是宗法制社会,宗法制社会的最重要特征,就是家长最大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,孔子提倡三纲,孟子提倡五常,这实质上是把家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。在宗族,最大的是家长,在国家,最大的是国君。最后造成封建独裁,没有民主。
3.儒家思想过分强调道德修养,在社会治理上强调德治为主法治为辅,这实际上造成了德治无德,法治无法。儒家思想是最强调道德修养的学派。冯友兰先生说,儒家的最大任务就是修德成人,成就高尚的道德,这本身并没有坏处,但是过分强调德治而忽略法治,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在制度层面的缺失。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,孟子说要内圣外王,子自我反省。这种道德理念固然可以培养出正人君子,固然可以培养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,但是在整个社会层面,由于过分强调自律,过分强调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,从而让他律没有生存的土壤。儒家在性善论思想的指导下,形成了泛道德主义。事实证明,道德只能管人的上线,而法治管人的底线。儒家学说只有上线的提倡,没有底线的限制,最终造成中国传统社会严重缺乏法治思维。
4.儒家思想过分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遵从的地位,抹杀了人的个性,从而使整个中国传统社会创新力量不足。在宗法制的背景下,儒家思想强调义利之辨群己之辩,强调个人在集体中,要守规矩做贡献,从而严重制约了个人的发展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儒家思想是禁欲的思想,特别是宋明理学,要求人们清心寡欲,甚至存天理灭人欲,极大地遏制了人格独立和人的自由发展。
5.儒家思想过于强调现实主义,强调人文知识,忽视自然科学。缺乏理性的科学精神,把科学发明视为奇技淫巧,造成中国传统社会科学精神不足,造成了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。我们曾经的四大发明,大大推进了西方的文明历程,而在我们中国传统社会,罗盘被用来算命,纸张被用来写八股文,火药被用来放炮仗烟花等。这就是缺乏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明证。
当然,儒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,我们不能一味批判。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在继承中发展,在发展中继承
版权声明:
作者:松江腊雪
链接:https://imzyf.cn/archives/1023
来源:松江腊雪的博客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共有 0 条评论